首页 > 教学教案 > 音乐教案 > 小班音乐教案(汇编7篇)正文

小班音乐教案(汇编7篇)

| 来源:网络整理

有关小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七篇

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,有着重要的地位。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7篇,欢迎大家分享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1

一、活动目标

1、学唱问答歌,学习问的清楚,听得明白,答的准确。

2、学习用歌唱问答的形式来交流。

3、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。

重点:学唱问答歌,了解有关动物的'基本特征。

难点:学习用歌唱问答形式来交流

二、活动准备

音乐磁带,大象、兔子、松鼠、长颈鹿,猴子,课件图片(毛绒玩具)

三、活动过程

(一)导入

游戏:来问你来答。(学习节奏和歌词)

1、师:小朋友想一想,什么动物鼻子长?(大象)教师边出示玩具边回答:鼻子长是大象,大象鼻子最最长。幼儿跟教师学说歌词二至三遍

2、师:小朋友想一想,什么动物耳朵长?(兔子)教师边出示玩具边回答:耳朵长是白兔,白兔耳朵最最长。

(二)学唱问答歌

1、师:刚才的游戏老师还可以把它唱出来呢,来听唱唱看吧!

2、教师范唱一遍(语速适中,动作表演)

3、师:小朋友,这首歌好听吗?(好听),“现在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学唱这首歌吧!” 幼儿学唱歌曲二遍。(引导幼儿拍手学唱,采用分句教)

4、理解问答歌形式

师:小朋友你们唱的真好,这是一首有趣的歌,一个问,一个答,所以们叫它问答歌。 教师和幼儿采用问答形式唱一遍。

幼儿分两组演唱歌曲,一组问,一组答,合作演唱歌曲(幼儿面对面坐)

(三)延伸:仿编问答歌。

1、师:们唱了这么有趣的歌,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听到了,它们也想让小朋友把它们编到们的歌里去。你们猜猜是谁来了?

2、教师仿编:小朋友想一想,什么动物尾巴大?(松鼠)尾巴大是松鼠,松鼠尾巴最最大。

3、仿编(长颈鹿,猴子)长颈鹿,重点把握三个字的节奏,要唱的快一点。

4、集体唱仿编歌曲。

(四)教师小结本次活动

今天们学习了这首问答歌曲,小朋友们不但唱得很好,而且还知道了谁的鼻子长?谁的耳朵长?谁的尾巴大?谁的脖子长?小朋友们回家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,你们可以继续接着编,明天来幼儿园唱给大家听好吗?

五、结束:放音乐,出活动室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2

活动目标:

1、感受音乐的情境,运用形体、语言等方式做出创造性的动作、创编情节。

2、增进模仿和合作能力,体验随音乐表演角色情景的乐趣。

3、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。

4、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,发展幼儿的表现力。

5、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。

活动准备:

已初步感受欣赏乐曲、vcd“动物世界”、创设树林的环境、剪接蛇的动作影片、剪接的音乐带、摄像机、照相机

活动过程:

1、复习舞蹈――小红帽

2、模仿律动――动物世界

师:小红帽来到了树林,遇到了好多动物朋友,你们将看到的小动物用动作演出来,让老师们来猜猜,你看到的是哪个小动物,记住要跟着音乐来编动作。

3、创编动作――蛇朋友

A.师:我们继续往外婆家走吧。(推出小蛇玩具,引起幼儿的'兴趣)我们来变成蛇朋友吧。

幼儿创编动作。

B.示范个别幼儿的动作,请幼儿讲解动作的潜台词。

C.观看vcd蛇的影片,感受蛇的动作变化。(盘坐、扭曲身体、滚动、昂头、冬眠、觅食)(看看、说说、做做)

D.幼儿创编动作。难点:能依据乐曲的情境来创编动作情节。

E.个别幼儿示范,教师提供音乐的剪接带,帮助幼儿讲解动作的潜台词。

F.教师示范蛇的动作,加入潜台词。

G.幼儿创编动作,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来编动作。教师寻找幼儿合作的动作加以记录、介绍。

4、复习舞蹈――朋友跳跳跳

鼓励幼儿愉快地跳舞,根据节奏变换动作。

活动反思:

音乐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,除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,我还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,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,而且对于我们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工作都有所帮助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3

活动目标

情感目标:激发幼儿对集体唱歌活动的乐趣。

能力目标: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并根据旋律进行模唱。

知识目标: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。

活动重难点

重点:理解歌词旋律,进行模唱歌曲并能自然地表达出来。

难点:理解“切一切、煮一煮、炒一炒、炸一炸”的节奏。

活动准备

炒菜视频、实物炒菜一份、图谱ppt、《小小厨师》音乐、钢琴。

活动过程

(一)导入

通过实物菜肴,调动幼儿的兴趣。

提问:

1、“孩子们快看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?”

“谁做的菜会这么好吃啊?”启发幼儿说说厨师的`工作。

2、“厨师是怎么做菜的?”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引出“切一切、煮一煮、炒一炒、炸一炸”。

3、“杨老师啊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厨师是怎样做的。”播放分段视频并提问“这是在做什么?你能学学这个动作吗?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位小朋友的动作。”

(二)展开

1、幼儿欣赏《小小厨师》音乐,感受音乐的旋律并理解歌词内容。

(1)播放音乐,并提出在聆听音乐时的要求

“杨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关于小厨师的歌,你们想听吗?

那要认真听,听听歌词里面都说了什么?”

(2)完整欣赏歌曲后,梳理歌词内容。

“歌曲里面都说了什么”

2、教师完整清唱歌曲,(边唱边出示图谱,一小节一小节的出示)再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感受歌曲旋律。

“这首歌真有意思,杨老师也想来唱一唱,你们听听杨老师唱的怎么样”

“杨老师唱的好不好?你们想不想跟着杨老师一起唱?”

3、引导幼儿通过图谱理解歌词,并用钢琴单音伴奏。

“那咱们先来看看歌词是怎样的。”(配班老师单手弹奏钢琴,杨老师边指图谱边教幼儿说歌词。一遍)

4、教师分解式教学,充分让幼儿理解歌词和歌曲旋律。

“孩子们,现在李老师唱一句,看看你们能不能也用好听的声音把它唱出来?”

5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,鼓励幼儿大胆模唱歌曲。

师幼同唱歌曲《小小厨师》,杨老师伴奏。

(三)结束

小朋友唱的真好,那咱们转过身为客人老师表演一下吧。之后,带领孩子们一起分享实物菜肴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4

主要涉及领域:

艺术、语言

活动目标:

1.学习童谣,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进行创编。

2.感受剪纸的乐趣,愿意尝试剪纸。

活动准备:

1.幼儿欣赏过剪纸作品。

2.剪纸材料(剪刀、彩色纸等)。

3.邀请大班幼儿进行剪纸表演。

活动过程:

1.欣赏大班哥哥、姐姐的剪纸表演。

指导语:哥哥、姐姐在干什么?怎么剪的?剪的是什么?

2.学习童谣,感受剪纸活动的乐趣。

(1)欣赏童谣,理解童谣内容。

(2)学习朗诵童谣,感受剪纸活动的'乐趣。

3.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进行创编活动。

指导语:小剪刀还能剪出什么好玩的东西呢?

4.尝试剪纸,产生对剪纸活动的兴趣。

资料链接:

剪纸歌

哥哥姐姐手儿巧,拿把剪刀绞呀绞。

绞只狗,绞只猫,绞只麻雀喳喳叫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5

活动目标:

1、听辨特定声音“叮叮”,感知曲式。

2、认识铜碰钟。

3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。

活动准备:

1、经验准备:幼儿认识栗子、三角铁和圆舞板。

2、物质准备:音乐、小魔棒、魔袋;三角铁、圆舞板各一个;铜碰钟、托盘、栗子若干。

重点、难点:

重点:通过乐器和道具感知“叮叮”和曲式。

难点:引导幼儿探索铜碰钟的外形、音色和材质。

活动过程:

1、准备活动:听音乐《慢慢走》,跟老师做动作。

2、感知“叮叮”。

(1)做游戏:出示魔棒,跟着魔棒一起说“叮叮”,指身体的各个部位。

(2)听“叮叮”的音乐,在音乐“叮叮”的时候,引导幼儿拍身体的不同的地方。

A段:“叮叮”——拍奏肢体。

B段:扭动身体。

3、认识乐器铜碰钟,并用乐器来感知曲式。

(1)出示魔袋:里面放有三角铁、圆舞板、铜碰钟。

(2)教师分别敲响这i种乐器,请幼儿闭上眼睛听,根据乐器的音色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。

(3)幼儿分别说出三角铁、圆舞板两种乐器的'名称、材质、演奏方法。

①认识铜碰钟:介绍乐器的名称——铜碰钟。

②倾听和分辨三角铁和铜碰钟的音色——都发出“叮叮”的声音。

③探索铜碰钟的材质——木质和铜质。

④探索铜碰钟的演奏方法——可以变换各种造型。

(4)用乐器来感知“叮叮”和曲式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6

教学目标:

1、学唱歌曲〈〈大雨和小雨〉〉,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。

2、熟悉歌曲旋律,会仔细听辨并感知歌曲《大雨与小雨》的强弱对比特点。

3、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,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教学准备:

1、多媒体课件

2、彩带数条

活动过程:

一、带入声音,使幼儿产生兴趣

1、教师播放"大雨和小雨"录音,引导幼儿自由倾听。

2、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?(打雷和小雨的声音)打雷后要干什么呢?(下雨)3、下的是什么雨呢?(大雨)

二、初步尝试用声音、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

1、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?(哗啦哗啦……)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,谁来做一做?(尽量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示)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!

2、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?(淅沥淅沥……)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!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。(出示小雨图片)

三、熟悉歌曲、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

1、大雨、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,听,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!(教师清唱歌曲一遍,唱出大雨、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)

2、它们唱的好听吗?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?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?来,我们来唱一唱吧!让幼儿尝试唱歌。

3、让我们再来听一听,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?欣赏歌曲第二遍,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。

4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,小雨唱的.时候是轻轻的。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!(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,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)5、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,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!(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)

四、大雨和小雨

1、现在老师来做大雨,请小朋友来做小雨,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!但是有一个规则:唱大雨的时候用小彩带用力挥,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。明白吗?

2、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。

3、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。(两遍)

4、大雨小雨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!(出活动室)

活动反思:

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。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。歌曲旋律流畅、节奏简单,音乐形象鲜明,富有儿童特点。因此,我设计这个音乐活动《大雨和小雨》的目标是:1.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。2.大胆尝试用声音、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。3.积极参与音乐活动,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。

在活动中通过动作、游戏等形式,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。如在幼儿进行表演唱时通过多种形式:当唱到大雨时,让幼儿扬起手,唱到小雨时,让幼儿放下手。表现大雨时,让学生们站起来,当表现小雨时,让学生们坐下来。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,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。整堂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较高,使得活动气氛活跃,教学效果较好,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受演唱大雨、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”没有较好的达到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7

活动目标

1、初步熟悉歌曲旋律,感知歌曲的活泼、轻快。

2、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毛毛虫、小花花形象。

3、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,主动参与游戏、体验快乐地情趣。

4、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,发展幼儿的表现力。

5、乐意参加音乐活动,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。

活动准备

1、活动教具、毛毛虫指偶、毛毛虫头饰、音乐磁带、录音机

2、请配班教师协助表演。

活动过程

一、集体表演律动《劳动最光荣》

二、看图片,引起兴趣

“花园里的花儿开的很美,蜜蜂、蝴蝶都来找小花花来做朋友了,看看谁也来找小花花玩了?”

三、欣赏歌曲《毛毛虫与小花花》

1、教师清唱一遍歌曲,结合图片,让幼儿感知歌曲内容。

“毛毛虫是怎样找小花花玩的?小花花它开心吗?仔细听!”

提问:

(1)“毛毛虫它怎么来找小花花?”(扭呀扭、教师操作教具)

(2)“毛毛虫一扭扭到哪里?”(小花花上、教师操作教具)

(3)“小花花开心吗?”(开心)“它开心的也扭呀扭,扭呀扭”(教师操作教具)

(4)“小花花一扭扭到哪里?”(草地上)教师操作教具,“原来小花花是这样玩的呀!”

2、感知第一段音乐,动作表现毛毛虫

“这首歌好听吗?它的名字叫毛毛虫和小花花,我们在来听一遍”(教师操作教具)。

(1)放音乐做毛毛虫动作。出示毛毛虫指偶“毛毛虫来找它的好朋友了,看看谁扭的`最漂亮!”

(2)个别幼儿上前示范自己想的动作

(3)幼儿听第一段音乐,集体用动作表现毛毛虫。

3、感知第二段音乐,动作表现小花花形象

“毛毛虫一扭扭到小花花上,小花花也高兴的怎么样了?”“那我们一起学小花花扭给毛毛虫看好吗?”(放音乐操纵教具)

(1)一起练习小花花动作。

(2)请个别幼儿示范所想动作。

(3)幼儿听第二段音乐,集体表演。

四、分角色游戏再次感受音乐

“你们谁知道毛毛虫身上长着什么?”(脚)“许多脚如果爬到你身上,你会感到怎么样?”(痒)“这朵小花花也痒的倒在地上了真好玩,我们也玩玩好吗?”

(1)教师戴上毛毛虫头饰,讲解游戏玩法。

(2)集体游戏2遍。

五、结束活动

“我们一起到外面找更多的好朋友玩!”幼儿与老师一起出室。

活动反思

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,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,是值得提倡的。因此,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,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,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