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教学教案 > 音乐教案 > 小班音乐教案(五篇)正文

小班音乐教案(五篇)

| 来源:网络整理

【精品】小班音乐教案范文汇总5篇

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,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。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5篇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1

活动目标:

1.激发幼儿玩盆的兴趣。

2.通过探索大盆的各种玩法,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
3.在探究和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。

活动准备:

大盆若干、苹果(海洋球)、录音机、磁带、

活动过程:

一、准备活动

幼儿听音乐做小动物走进入活动场地。

小鸟小鸟飞飞,路过草地飞飞,飞过来,飞过去,飞呀飞;

小狗小狗走走,绕着大树走走,走呀走,走呀走;

小鱼小鱼游游,游到船里做游戏,游呀游,游呀游;

小兔小兔跳跳,跳上山坡瞧瞧,东瞧瞧,西瞧瞧;

乌龟乌龟爬爬,爬上石头晒太阳。

二、自由探索大盆的'玩法

1.幼儿自由探索大盆的玩法,老师观察、引导。

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,小朋友看这是什么?(大盆)我把大盆当成什么呢?(凳子)小朋友你想把大盆变成什么玩呢?(幼儿自由讨论)

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客人老师说说。

幼儿自发探索出的大盆玩法:当方向盘; 跨在肩上当包;带在头上当帽子;洗澡盆;乌龟;交警;电脑;小床

2.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并表演,遇有新的玩法,介绍的幼儿带大家一起尝试。

3.探索合作玩大盆的方法

老师发现这两个小朋友是一起玩的,是不是变得更有趣?这次你可以自己变,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变。看谁变得不一样,比比谁变得多。

a 两人组合,变成摇篮、河蚌、镜子、锅子、煤气灶、陀螺、地球

b 铺一条路;

c 铺成高低不同的路 ;

d 多人组合拼成水浪、圆、花朵、正方形、十字形、三角形、火车、奥运五环。

三、游戏“运”苹果

1.幼儿讨论如何运苹果。

刚才小朋友让大盆变出这么多东西,真聪明。小朋友看果园里的苹果丰收了,让我们用大盆运苹果,好吗?怎么运呢?

2.交代要求,玩游戏

请你找上一个好朋友,两个人一起抬着大盆运苹果,注意苹果要轻轻拿轻轻放,运的时候还不能互相碰撞,要是苹果不小心掉在地上,还要把它拣起来。小朋友记住了吗?

四、结束部分

果园里的苹果都运完了,你们高兴吗?大家一定很累了吧。(听音乐做放松动作)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2

设计意图:

在孩子们的世界中,有着很多好吃的豆豆,有甜的、酸的、辣的等等,而《点豆豆》这一艺术活动则是从幼儿身边好吃的豆豆出发,在品尝过多种豆豆之后,在玩玩乐乐中学唱《点豆豆》,活动以吃豆豆导入,“点豆豆”游戏作为引子,在看一看、说一说、玩一玩的过程中理解歌词、学唱歌曲、创编歌曲。

活动目标:

1.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学会演唱歌曲,并乐于用动作、表情和语言与吃不同味道豆豆时的表情。

2. 愿意与大家一起唱歌、游戏,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。

活动准备:

豆豆图片若干

活动过程:

1.游戏导入、引起兴趣

我带了一些甜豆豆给你们吃,想吃吗?可是它们太调皮了,跑不见了,你们猜,它会藏在哪里?

2.结合游戏、理解歌词

(1)介绍游戏

师:这里有几个豆豆呀?对啦!有三个甜豆豆,你们想吃哪一个甜豆豆?我们来玩点豆豆的游戏,点到哪个就吃哪个!“点,点,点豆豆,点到一个小豆豆。这是什么豆?甜豆豆!

评析:吃豆豆导入,引发幼儿兴趣,游戏的方式更适合小班幼儿,引导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初步熟悉歌词。

(2)讨论表情

师:刚才我们说,点到哪个就吃哪个,那我们来一起吃吃看甜不甜,拿出两只小手一起来:嗤嗤嗤,……

评析:情境性的语言,适合小班孩子这一年龄特点。将动作、表情融入其中,更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。

师:现在吃完甜豆豆,感觉怎么样?请个别幼儿模仿,集体学习表演。

(3)理解歌词

刚才老师是怎样点豆豆的?与幼儿一起回忆,讨论。

评析:在这一环节中,通过“点豆豆”的游戏,让孩子们在玩玩乐乐中熟悉歌词。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铺垫。

3.创设情境、学唱歌曲

师: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,老师还把这个好玩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呢!在这首歌中,我还加了一句好听的话呢!待会儿看谁的小耳朵最灵,一起来听听吧!

教师边弹边唱第一遍

师:我加了一句什么话?(啦啦啦啦啦,……)

师:这首歌好听吗?那让我们来一起唱一唱吧!

师:还有哪个豆豆没吃到?来一起吃吃看

评析:歌曲的导入很自然,前面一个环节中的熟悉歌词部分为这个环节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,所以,孩子们在掌握歌曲的同时,一下子都能唱出来了。

4.拓展延伸、改编歌曲

(1)改编歌曲

除了甜豆豆,还有什么味道的豆豆?吃了酸豆豆和辣豆豆,表情会怎样?

评析:活动的一个升华部分,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刚才唱到的甜豆豆引申到现在的酸豆豆、辣豆豆,并通过不同的表情、动作来表现歌曲。

(2)游戏“点豆豆”

师:今天呢,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不同口味的豆豆,它们呀,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呢,快拿看吧!看看你是什么豆豆(找几个小朋友来说说)

师:好,快把你的豆豆贴在身上吧!贴好的坐神气,我来找最神气的豆豆来开始点了,最后点到谁,这种口味的.豆豆一起走到前面来,唱啦啦啦的部分,一起做,其他小朋友来看看谁的歌声最美,表情最像。

评析:这一环节很好地体现了活动中的师幼互动,通过点豆豆的方式,既巩固了他们对歌曲的熟悉,又提高了孩子们学唱的积极性。

活动反思:最初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,考虑到孩子的年龄阶段,首先想到的要有“趣”,第二想到的要“生活化”,只有生活化的艺术活动才能更加吸引幼儿。

首先,在整个活动中,我为幼儿从始至终设置了一个游戏的情景,引导幼儿在“点豆豆”的游戏中通过点点、说说、玩玩等方式学唱歌歌曲,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。

第二,最后一个环节中的游戏也很好地体现了师幼互动,通过班级中大范围的“点豆豆”,点到哪个小朋友身上的豆豆标记,贴有这个豆豆标记的所有小朋友到前面来演唱、表现出这个豆豆的表情、动作。

不过,在活动中,我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:

1.教师自身的状态

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,我感觉到自己没有投入到一个游戏的情境中,在丰富幼儿的表情动作中,应该多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表演,并给予这部分孩子及时的鼓励,我自己在示范时,也没有发挥到最佳状态。

2.教师没有做好“引导者”

在每个活动中,教师应该充当支持者、引导者、合作者的角色,而当教师要求幼儿玩豆豆、唱豆豆的时候,班级中有部分幼儿显得没有任何兴趣,我没有做好一个“引导者”这一角色中,在几次失败后选择了放弃。综合以上几点,自己感觉到,在活动的设计上我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,而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,自己还欠缺对小班幼儿的认知,没有完全站在小班幼儿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活动,每个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够细腻,语言的组织也有待自己进一步的改进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3

活动目标:

1、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,听辨节奏的快慢与强弱,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。

2、通过学唱歌曲,体验歌曲的氛围。

3、喜欢参加音乐活动,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。

4、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,发展幼儿的表现力。

5、乐意参加音乐活动,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。

活动准备:

1、小蚂蚁教具、响板、教学课件及音乐。

2、幼儿对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。

活动过程:

1、手指游戏:小蚂蚁爬呀爬重点:有节奏的听着音乐爬爬玩玩做游戏——歌表演:蚂蚁搬豆师: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散散步,我们把自己变成可爱的小蚂蚁好吗?蚂蚁的头上有什么的啊?(播放音乐)——出示小蚂蚁,听着音乐做律动小游戏“小蚂蚁爬呀爬”

师:你们看看,我的小蚂蚁是怎么和我做游戏的`?它在哪里爬呀?

——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。还想让小蚂蚁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?

小结:我的小蚂蚁是听着音乐,一步一步往前爬的,不快也不慢,孩子们,跟上喽。

2、拍拍玩玩:出门找食物重点:情景中用响板表现快和慢的节奏。

——听蚂蚁的脚步声。幼儿听听说说,分辨声音的强和弱。

出示两种乐器:大鼓和响板。“听听这是谁的脚步声。为什么?”

小结:原来响板的声音和小蚂蚁的脚步声有点像,小小的,轻轻地,你们听小蚂蚁高高兴兴的出门找食物去了......

——幼儿拿起响板和教师一起听着音乐演奏,快快的,欢乐的。

——故事继续讲述:幼儿在情景中听辨上行和下行的音乐,并使用响板听着音乐表现蚂蚁快快慢慢的脚步声。

——观看媒体:小蚂蚁发现什么啦?幼儿使用响板表现蚂蚁爬树的脚步声。

——小蚂蚁你们找到豆豆了吗?找到什么豆豆呀?幼儿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把豆豆搬回家。用响板快慢交替的演奏表现故事情景。

——该游戏可视情况反复玩一次。教师注意提醒孩子“小蚂蚁要慢慢走哦,听着音乐一步一步走,别让身上的豆子滚落下来哦”

3、音乐游戏:搬起大饭团——猜猜看看,小蚂蚁发现了什么?观看媒体:局部——整体——结合媒体变化,教师用响板表现,小蚂蚁叫伙伴搬饭团,伙伴越来越多,脚步声越来越响的故事情节。

——那么大的一个饭团我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呀?

——听辨,听听我的朋友是不是来得越来越多了?

教师与幼儿一起把饭团搬回家。

小班音乐教案 篇4

活动目标:

1、熟悉歌曲的旋律,理解歌曲的内容,学习用自然、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。

2、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演小鸟。

3、喜欢参与音乐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。

活动准备:

1、小鸟的指偶两只,颜色不一样,分别套在教师左右手的.大拇指上。

2、大树一颗,系在教师身上,已学过鸟飞的动作(经验)。

3、幼儿椅子后面挂小树

4、秋天树林教学挂图

5、音乐两只小鸟、鸟叫声。

活动过程:

师:这么多客人老师呀,我们一起给他们打声招呼吧——客人老师好。

师:好啦,宝贝们来看小刘老师啦。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看一幅漂亮的图画,大家睁大眼睛看看我的画里有什么(教师张挂图片)秋天到了树叶都落下来了好多好多叶子都离开了大树,叶子是怎样掉下来的(引导幼儿做动作)掉下来的叶子踩上去是什么感觉软软的,这么美丽的秋天,让我们听听谁会来这里(教师播放鸟叫声)让幼儿猜猜都听到些什么声音。呀,你们听得真仔细,一下就猜出来是小鸟的声音。(小鸟卡片粘在树上)

师:现在我要把小鸟变出来,小鸟变呀变呀变出来。(小鸟指偶套在手指上)你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(引导幼儿思考)

师:这只黄色的鸟叫丁丁,我们给它打声招呼吧,嗨,丁丁。(出示蓝色的鸟,打招呼)老师现在是小树(示范游戏):

有两只小鸟坐在小树上,

一只叫丁丁,一只叫东东,

丁丁飞走了,东东飞走了,

回来吧丁丁,回来吧,东东。(教师边说边问幼儿谁是丁丁谁是东东)

带孩子熟悉动作

师:哎呀,小鸟都回到小树怀抱了,那我们也赶快找个椅子坐下来,一起听听丁丁东东为我们唱的歌曲(播放音乐《两只小鸟》教师边唱边做动作)小鸟飞回来了,小树可高兴了,他们一起玩捉迷藏可有意思了,我们也来玩捉迷藏吧。(引导幼儿把椅子转过有树的一面,并把椅子放在点点上)

师:谁想当丁丁,请飞到丁丁这边,谁想当东东,请飞到东东这边。小手追备好,我们一起玩游戏啦(示意放音乐)当听到丁丁飞走了示意幼儿丁丁幼儿藏起来,当听到东东飞走了,示意东东幼儿藏起来。师寻找幼儿:上边看看,没有,下边看看,没有,到底藏在哪里呢?唱:回来吧,丁丁。示意幼儿回来,唱:回来吧东东。示意幼儿回来。

师:让我检查一下,丁丁回来了没“哎”东东回来了没“哎”哎呀,你们玩捉迷藏躲得这么好,我怎么也找不到你们。谁能告诉我,怎样不被老师发现。幼儿回答。师:有的把小翅膀收起来,有的把屁股收起来……那这次,老师带你们出去玩捉迷藏吧,(播放音乐自然离场)

小班音乐教案 篇5

活动目标:

1、借助手指游戏熟悉记忆歌词,学唱歌曲。

2、能大胆地为歌曲创编动作及仿编歌词。

3、体验与同伴互动交流的乐趣。

活动准备:小鸟指偶两个

活动过程:

1、谈话导入并练声

师:美丽的春天来了,瞧,一只小小鸟飞来了(出示指偶)提问:小鸟是怎么叫的?小小鸟还会边叫边唱歌呢。仔细听!教师范唱将歌曲中的第三句旋律配上“叽叽喳喳”唱出来。师:好听吗?我们也来和小鸟一起唱一唱。练声3个音阶

2、借助手偶表演熟悉记忆歌词

(1)师:小小鸟美妙的歌声又引来了另一只小小鸟,现在有几只了?两只小小鸟见了面会发生什么事呢?请你们仔细看,认真听。教师边演示指偶边有节奏地念歌词。

(2)提问:两只小小鸟见面发生了什么事情?先怎么样?然后呢?接下来呢?最后呢?

师:你们看得真仔细,现在请你们看着两只小小鸟也来说一说他们的故事。

3、学唱新歌

(1)教师范唱。

(2)跟着钢琴也来学一学。

(3)提问:两只小小鸟见面了,心里怎么样?(高兴、快乐)我们一起用高兴快乐的声音再来唱一唱。

(4)边唱歌边表演手指游戏,进一步熟悉歌曲。

(5)师: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两只小小鸟?瞧!我这儿就有一只小小鸟,我是用什么变出来的'?(手指)还有一只小小鸟怎么变?两只小小鸟见面点点头可以怎么做?亲一亲呢?谁来做碰一碰。飞走了。

(6)幼儿边玩手指游戏边学唱。

(7)两两结伴边玩手指游戏边歌唱。

(8)请一对幼儿到前面表演,其余幼儿演唱歌曲。

4、创编歌曲

(1)创编身体动作

(2)幼儿边歌唱边用身体动作表演,提醒幼儿在前奏处找到朋友。

(3)针对表演进行评价,并鼓励幼儿换一个朋友再来表演一次。

(4)仿编歌词。

宝宝新村

[研究要点目标]: 1、学习在纸上画好楼层后粘在盒子上,剪出“门”,从而做成一幢高楼。布置宝宝新村,体会制作成功的愉快心情。

2、发展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。

[研究过程]:

一、引出课题。

(出示高楼)装饰过的一面背对幼儿,这是什么?(纸盒)。它可以做什么?老师用纸盒做了一幢什么?它是怎样的?

二、讲解示范。

1、在白纸上画上楼层、窗口、门。

2、在白纸背面涂少许浆糊,粘到纸盒较宽的一面,贴紧。

3、将多余的纸修剪掉,并在底部剪出“门”。

三、幼儿制作。

用过浆糊后要手擦干净,剪“门”时要沿着的“门”的轮廓线进行。

四、讲评。

1、将幼儿完成的楼房布置成一个宝宝新村,在新村内放置玩具小车及花草。幼儿自由参观,评评什么楼房造得好。

2、幼儿自由交流、探讨。

[研究结果]:

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,动手动脑,基本能够制作出不同的楼房,但有的稍粗糙,挖门时有些困难,不过小朋友们都比较兴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