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把自己当珍珠,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,不如安心做泥土,任众人把你踩成坦途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。我们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,而不是一味地追逐自己做不到的事,如果鹞子真像夜莺说的那样放了它,那鹞子有可能抓不了更大的鸟,而活活被饿死。文学作家史铁生,他的一生都是多么的不幸啊!失去了双腿,只能依靠轮椅来代替自己的双腿。他只能安于现状,做自己唯一能做也是自己最爱做的事——写作。就是他安于现状,才写出了多么脍炙人口的佳作啊!我们最好是满足现在,不妄想未来,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安于现状的例子。就像农民,他们每天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忙的汗流浃背,只能依靠自己辛苦劳作的收成来维持家里的生活。虽然日子苦了些,但是他们有家人的陪伴,日子过的也很温馨。总比那些总是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好些,他们得到的只是金钱而已,没有家人在旁,朋友在边,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。“水稻之父”袁隆平,虽然他是一名科学家,但他从不像其他科学家一样在工作室里研究。他总是想农民一样,天天在田间劳作,不顾日晒雨淋。假如你见到他,肯定不知道他是那个研究出新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。他自己也不觉得自己的生活多么艰苦,反而以此为荣,以此为乐。因为他是为人名而做的,为了国家科技事业献身的人。所以他安于现状,做一个在田间辛苦劳作的科学家。三毛说过,在我的生活里,我就是主角。我一直都拿它当座右铭。的确,在自己的世界,你就是你人生的主角,做好自己,活出精彩。
作为学生,我们就应该学好知识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;作为老师,就应该传道授业解惑,教育他人做人的道理;作为父母,就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孩子,把他们扶养成人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安于现状,做自己该做的,不奢求,不妄想,活出精彩。
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,都要蜕变。只有蜕变我们才能长大飞翔。经历一次一次的磨难和挫折,我们这只毛毛虫化蛹成蝶,最终展翅翺翔,飞向那属于自己的天空。
毛毛虫独行
幼年时的我们,充满了童稚童趣。记得上幼儿园时,我拉着妈妈的手,不肯放开,怕妈妈离我而去,我不停的哭着闹着。妈妈只好给我讲道理,我似懂非懂,拿着妈妈给我的棒棒糖,背着小小的书包,拉着妈妈的手走进教室。很快就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,却不知妈妈什么时候已悄悄离开。我是一只毛毛虫,第一次放开妈妈的手独立闯世界。
化蛹成长
时间转瞬即逝,我已升到了小学,少了几分幼年时天真可爱。一年级开学时,奶奶陪我报了到,和我找到自己在教室的位子。我不会再拉着大人那温暖的手不放,但心里仍是深深的不舍。奶奶一直让我放心,有老师,但我还是没忍住,放声大哭,有许多不认识的同学都来安慰我,于是,我不再哭泣,第一次自理自立,同时也拥有了珍贵的同学友谊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,逐渐长大。我感到,这只毛毛虫长胖了,快要冬眠蜕变了。
破蛹蝶飞
升入初中的我,完全可以在生活上靠自己,不依赖家人,和最好的闺蜜在一起,什么风浪都不怕。我带着自己的梦想,学习锻炼,参加各项活动,像排头雁一样领着大伙飞过海洋,飞越高山,飞过森林,在风中,在雨中,在闪电中微笑着,昂首挺胸,飞向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……我告诉自己要坚持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向着前方飞翔,永不停歇。美好的未来就在前面。
一步一步的前行,一天一天的成长,总有一天,我会破蛹成蝶,飞向远方,开拓那片属于自己的热土!
人生像激流中行驶的帆船,必定会有奋斗,为了战胜激流而奋斗,而“激流”代表的则是理想。
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些理想。在少年时,人们的理想是好好学习,考入一所好的大学;到了青年,人们的理想便是找一个好的工作;到了中年,人们的理想便是想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出色,更上一层楼;到了晚年,人们的理想便是想让自己能够安逸晚年。在这些理想的背后,有的是人们的奋斗,人们的努力,人们的艰苦。有了理想必然会有奋斗。
努力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,而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要条件。
奋斗可以使人充实。
在我们的生命中,最多的可能只是奋斗了吧!学习时要奋斗,工作时要奋斗……生命若缺少了奋斗,那么就像是宝石失去了光彩,像萤火虫不会发光。奋斗可以使生命得到价值,可以使自己变得自信,可以使自己变得充实。
理想是人生的一个终点。
人们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理想,而这些理想合起来只有一个,那就是人生的最顶峰。世上每个人都有理想,而这些理想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好而定立的一个目标。为了理想而奋斗,因为奋斗而产生了理想。
理想如灯,照亮了我的前程;
理想如水,看清了努力的方向;
理想如路,引领我走进人生的顶峰。
奋斗如茶,理想如杯,二者不可缺一,只能互相存在。
理想为奋斗指引了方向,而奋斗为理想奠定了基础。只有努力奋斗,不断地学习,使自己变得充实,才能向理想之门出发。
奋斗与理想相辅相成。只有掌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舵,才能向汹涌的激流中前进,努力战胜激流,激流的另一边便是理想。
只有不懈的努力与奋斗,才能战胜人生中的激流,找到那条理想之路,跳过理想之门,找寻属于自己奋斗而得来的果实。‘’
爱迪生说: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。是啊,梦想成功的青年,面对险象环生的生活海洋,只有带上自信,满怀希望,才能扬帆破浪,从暗夜和昏黑奔向晨曦和黎明,从险滩恶水驶向碧水蓝天。
刺骨的寒风夹着雪花和冰凌无情地打在脸上,稀薄的空气让人窒闷,脚下的岩石滑而峭峻,潘多再一次从那块巨石上滑了下来。就快到峰顶了,队友们都翻过了巨石,就剩潘多一个了。作为唯一的女队员,她并不认为比别人脆弱,她相信自己定能登上珠峰之巅。队友们也都鼓励她。她脸色发紫,气喘吁吁,但她又一次攀住了岩石,咬紧牙关,一点一点潘多翻过了巨石,和队友们一起登上了峰顶,立在雪中,她感到不尽的骄傲和自豪。
自信给潘多以力量,给潘多以克服困难的勇气,让她以巨大的毅力冲破层层险阻,翻过巨石,登上了世界最高点,实现了梦想,成就了历史上的那次壮举。
著名音乐家小泽征尔也是一位在自信中获得成功的典范。在一场国际音乐指挥大赛的决赛上,前两名选手在指挥过程中都出现了一小段不悦耳的演奏,但都认真指挥过去了,还抱歉地向裁判席欠身微笑。小泽征尔是第三个,也是最后一个登上指挥台的。演奏十分顺利的进行着,跟前两位一样,他忽然看到乐谱上有一小段不和谐。他试着指挥,但终于停下来,问裁判席上的人是否弄错了,裁判冷眼相待:请继续演奏,这是最权威的乐谱!小泽征尔又试着指挥,但终于又停了下来,说是乐谱搞错了,裁判警告他不可傲视权威,他却坚定地喊道:不!这一定是弄错了!这时,裁判都站起来,热烈的鼓掌,恭喜小泽征尔,获得了大奖。
前两位指挥家难道没有发现错误吗?然而,成功只垂青于小泽征尔这样有自信的人。
面对珠峰,潘多用自信翻越;对面权威,小泽征尔用自信质疑。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足迹,身披一袭灿烂,心系一份挚着,带上自信上路,用实力踏平坎坷走向光明!
青春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。若问什么样的青春最美,肯定的回答是:为祖国、为人民、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切的青春最美,古往今来就立下了远大志向,进行了不懈的努力,他的青春因此而熠熠闪光。
洋人横行,光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就立下了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宏伟壮志。他们的青春同祖国的命运、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,自然是美好的。
当今社会有志青年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,用青春的热血写了新的青春诗篇。君不见,改革战线上多少青年奋力拼搏,成为时代的弄潮儿;君不见,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生背起简单的行囊走向农村,走向贫穷的山区,走向北大荒,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那里的土地和人民。君不见,十八、九地“傻大兵”正当青春年华,为祖国安危和人民安宁毅然奔赴祖国边陲,他们用青春地热血然红了疆场,许多人牺牲了,残疾了,但青春的灵魂却放射出耀眼的光华。这样的青春当然也是最美的。
可是,现在某些青年认为人生一世是一场酣梦,只求及时行乐,天天逛舞厅、上酒吧,在黄色书刊和录象中寻求刺激,吃穿、享乐占据了他们的整个身心致使他们美好的青春颓废了。许多人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。何谈为祖国、为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呢?这种人虽然年轻,虽然有强健的体魄,但他们拥有的仅仅是一副青春的躯壳,这样的青春是应该摒弃的。
青春是美丽的,美在热血沸腾,壮怀激烈。正当改革时代,我们热血青年,应该谱写出壮丽的青春之歌。作为中学生,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我们应该刻苦学习,打好基础,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。还应该对工作、对学习、对生活充满信心,充满热情,为祖国,为人民发出最大的光和热。让我们的青春像一团燃烧的火焰,一轮滚烫的太阳,为祖国,为人民发出最大的光和热!
学习是要吃苦的,是要能忍得住板凳上、台灯前的孤独。不管你的起点如何,最终到达终点的人一定是勤奋且有目标的人。学习是通往自我理想的铺路石,只有勤奋努力,才能披荆斩棘,乘长风破万里浪,到达梦想的彼岸。
一个人只要有了奋斗的目标,就会笑着迎接挑战,视困难如草芥,将汗水比黄金。经过了挫败,游历了迷惘,开始清醒,即使一无所有,但会努力拼搏,为了理想与最斑斓的梦。成功从来没有一帆风顺,有梦,且不轻言放弃的人一定会到达他心中的彼岸!
为了学业而奋斗、拼搏、吃苦、牺牲,是一种高尚享受。将持之以恒、一丝不苟的勤奋贯穿于学习生活的每一天、每一课;把高考的成功仅仅当作是积铢累寸、厚积薄发的一种回报,越是困难,越要坚持,才会看到希望,才有可能触到幸福。
把追求本身作为追求的目的,不计成败地追求知识本身。这样,可以使自己在高考面前放松下来,还能感觉到追求过程中的快乐与充实。获得知识并不是的目的,如何对待学习和生活,是我们终身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。
很多时候,我们不是缺少浮上水面的能力,只是缺少沉在水底的耐心。一件事情,看来和做来的感觉永远不会完全相同。不去做它,虽然回避了经历这个过程时可能会付出的艰辛,但却永远难以体会那份忙碌的充实与奋斗途中收获的喜悦。
高三就像一次长跑,需要毅力、勇气以及一点点的技巧。其实,高考的成败关键在于内因,而非外界其他因素。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意外,我们都要相信自己,坚持自己,成功也最终会属于我们自己。因为,胜利往往来自于坚持不懈地付出和努力!
让我们用暂时的枯燥和寂寞打造未来的鲜活,让我们用现在的汗水和泪水洗亮他日的欢笑!放开胸怀,去迎接人生的挑战,无论是胜还是败。
今天,距离高考还有十天,我不得不又一次对几个学生发火。因为你们没有认真地进行考前的模拟训练,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,更影响了他人,削减了整个班级的士气与斗志,与复习迎考的紧张氛围极不和谐。
有人说,发火是无能的表现,生气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。我必须承认,我就是砖家们所蔑视和声讨的那种不会教书的无能教师、弱智班主任。
只是,你们不能让你们的班主任在“无能”之后加上“为力”二字。他不想更不愿对你们如此无奈与颓丧。
十天后,你们将迎来高考,迎来你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,抉择之中蕴含着转折,你们的人生从此会如鲲鹏展翅。然而,你们的思想和行为却严重滞后于你们应有的担当。
高考不只是一次选拔考试。高考更意味着一场场的告别。你们在告别中成长,会在告别中懂得与获取很多,也会在告别中失去与缺憾很多。
自踏入高中大门的那一刻起,你们告别了初中。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,不管以前如何优秀,到了高中都只能重新开始,过去的成绩充其量只能代表过去,不能因此而沉醉其中,忘乎所以,以致裹足不前,徘徊犹豫。高中,不仅课程难度在不断加大,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努力,更在于要学会慢慢成长。在高中,“六一”离你们远了,“五四”离你们近了。还记得多年以前,我对某届学生寄予的希望只有两个简单的短语——学会学习,学会生活。要喊出那些震天动地的口号,根本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。可要真正实现“学会学习,学会生活”的目标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学会学习是基本要求,学会生活是宏大愿景。在三年的高中学习与生活中,你们在努力蜕变着,所有关心你们的人都在期待你们破茧成蝶,在寥廓的天空中飞舞出属于自己的美丽。
儿时的我,从不钟情于那色彩鲜艳的洋娃娃,对农村老家的那片芦苇丛却一片痴情,芦苇丛成了我最爱的乐园。
春季,芦苇悄悄地露出了地面,嫩得似乎一触即破。绿得好像能滴出水来。我与小伙伴们一起,兴致勃勃地来到河边。这时的芦苇并不高,伸手一拽,芦苇被拉弯了腰。我轻轻抽取芦苇最顶上的一撮,慢慢地,一层一层地剥开来,像摆弄着一件稀世珍宝。呵,完成了!我窃喜,将那嫩尖一头含在口中,轻轻一吹,清脆的声音便萦绕耳畔。我接连不断地吹着,虽然曲儿不成调,但那一刻,我的世界春暖花开,我幸福极了,快乐极了。
初夏,那原本低矮的芦苇已“直插云霄”,碧绿碧绿的,苇叶像被打上一层蜡,锃亮亮的。穿梭在芦苇丛中,我们呼吸着芦苇散发的甘甜气息。微微带着热气的风儿拂过,芦苇丛泛起了涟漪,发出美妙悠扬的“沙沙”声,别有一番风味。闲不住的我们玩起了捉迷藏,繁茂的叶子纵横交错,似有人影闪过,望去却毫无发现……那一刻,我的世界春暖花开,我自由极了,快乐极了!
大雁排成“人”字形向南方飞去,原本翠绿的芦叶被秋镀上了一道道金边。这时,灰色麦穗状的芦苇花开了,密密麻麻,好不热闹。我拿着小刀,费力地拉下芦苇,割下芦花拿在手里,仿佛持着一把倚天剑。伙伴们切磋“剑法”,有时花穗被打落,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,在带有寒意的秋风中盘旋落地。闹累了,就采下几片芦叶回到家中。做芦哨是爷爷的拿手绝活,长长的芦叶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芦哨。面对伙伴们羡慕的目光,我吹着芦哨,于是一番卖弄,一阵争夺……那一刻,我的世界春暖花开,我高兴极了,痛快极了!
“嘀一”哨声回荡在耳畔,在微风中、在阳光下,我尽情地奔跑在芦苇丛中,嗅着熟悉的甘甜味儿,听着久别的沙沙声……梦醒了,我笑了,醉了,憧憬着再回芦苇丛享受“春暖花开”的“那一刻”。